受访学生
冯壕辛,吉林大学地质工程专业
吴海涛,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
马钰琳,北京服装学院插画专业
李 晨,华东地区某师范院校教育学专业
疫情背景下,线下、线上交替学习成为新常态。而在变化与适应当中,同学们也获得了新的经历与体验,培养了新的学习习惯,拥有诸多不同感想。那么线上教学的体验到底如何?与线下相比有何异同?在线教育是否提供切实帮助?混合式教学又是否符合学生的期盼?对于上述问题的答案,让我们听听他们的声音。
疫情期间,线上教学的得与失
《中国教育网络》
在线学习阶段,上课的形式是怎样的?体验如何?你认为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相比有何具体异同?
吴海涛:今年3月,由于疫情,我们转入线上直播学习。就我自身感受而言,线上学习还是有不少优势的,尤其是学习时间比较灵活。并且录播课可以倍速播放,简单的或已经掌握的地方就可以跳过,不懂的或者有难度的知识点可以立刻暂停思考揣摩,解决问题后再继续听课,不用像线下那样带着疑问听课。
马钰琳:疫情期间主要在CCTalk平台上直播课。我觉得与线下课程相比,线上课程自由度比较高,但难以避免的是,体验感也有所损失。例如综合材料绘画课,相比线下教学,线上听课比较难理解材料的触感。
李晨:2020上半年,我开始了居家线上学习,形式主要为直播课。大部分课程是研讨课,课前自主准备,课上进行汇报或发言。汇报时,虽然精神浸润在专注的学习状态中,但身体依旧处于家庭空间,而非专门用于知识分享的特定空间。这种身体空间与精神空间之间的差别,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状态。同时,同学发言时,其他人无法及时给予反馈,不能像线下课时点头或注视,这种交互性的减弱难免让同学感到紧张。
《中国教育网络》
就自己的经历来说,与面对面教学相比,你认为线上教学有哪些优缺点?哪些地方可以进一步改进?你更倾向于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?原因是什么?
吴海涛:我更喜欢线上教学。在教室上课时,旁边同学的行为可能会影响我的学习状态。比如在老师讲解重要知识点时,如果身旁有同学小声讨论,就听不太清老师讲课。但在线上,只有老师声音传到耳机里,完全不会受其他同学的干扰。
线上教学还有一个独特的优点:老师会在 iPad上板书,如果同学们有问题,老师可以直接翻到相应板书部分进行讲解。但在线下听课时,老师板书在黑板上,写满后就不得不擦掉前面的内容,解答问题会有不便。
当然线上教学也有一定弊端。一些自律性弱的同学可能会过分放松。因此,如何在外部约束丧失后,保障所有同学的学习积极性,进行有效监督,是线上教学待改进之处。
马钰琳:与面对面教学相比,我认为线上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同学发言的积极性。对于“社交恐惧症”的同学来说,可以缓解尴尬,留有时间整理措辞,回答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。需要改善的地方在于老师操作的熟练度,部分高龄老师不熟悉线上教学系统,教学效果受到影响。就实际经验而言,我更倾向于线下教学,因为绘画专业需要用肉眼去观察,用手去触碰,也需要大量时间与老师互动,线上教学会使这个过程更加曲折。
李晨:优点的话,我认为线上更适合PPT展示和汇报。线上汇报时,感受不到周围人的存在,更加放松,可以尽情地、顾虑更少地输出。对于待改进之处,我认为可以借助媒介技术的突破提升互动和交流。随着技术进步,上课时的真实感和互动体验会更好。
同时,我比较倾向于线下教学。因为教学或教育,并不只是知识的传授,更是人与人之间双向的包含情感的互动和交流。在线下,不管是语气、情态还是肢体动作,师生间的信息传达会更丰富。而且在人文社科领域,知识的生发,不仅依靠于科研,线下教学中老师与同学间的交流碰撞更加激烈,有时能催生新的想法或观点,实现教学和研究的彼此成就。
《中国教育网络》
疫情期间,你是否有在中国大学MOOC、学堂在线等慕课平台学习的经历?对哪一门或哪几门课更感兴趣?
吴海涛:我主要是在中国大学MOOC上学习。首先,对于一些小项目,我会利用平台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。比如项目需要用到微机原理知识,但是部分内容我有些遗忘,这时候我会登录慕课平台,搜索微机原理,点开某几节课的视频,有针对性的学习,效率更高。
其次,对于数学类课程,比如说计算方法、.优化之类的课程,如果有不懂的知识点,我也会去慕课平台上学习。学习中,能看到不同老师对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见解,将之与校内老师的讲解作对比,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。
冯壕辛:考研期间,我曾在慕课平台上学习西南交通大学的材料力学课程,这门课给我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。就课程内容来说,与本科上课时相比,老师讲授的形式更适合我,课堂一半时间教授新知识,另一半时间针对例题进行示范,带领同学们一步步演算习题,知识能够在..时间得以应用,也更易于消化。当时没有在学校备考,在平台上听课也十分方便。
综合线上优势,翻转课堂受到欢迎
《中国教育网络》
你是否有过翻转课堂或混合式教学的经历?你认为一个良好的翻转课堂体验,对于课程、平台、教师来说,提出了什么要求?你对此有什么期待?
冯壕辛:关于翻转课堂,我上过一门钻探设备课,课程讲述了钻探过程中使用的泵、钻机等设备。这门课上,我们通过课程视频自主学习,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定期进行线下汇报。汇报完成后,老师会点评、补充和进一步讲解。除此之外,老师还会带我们去基地实验,直接上手操作钻机、泥浆泵,拆卸液动冲击器、绳索取心等钻具,近距离观察钻头的结构。我个人比较喜欢翻转课堂的形式,因为在知识学习外,还能锻炼小组配合、PPT制作和演讲答辩等其它技能。
一门..的翻转课堂,首先要求老师有充足的教学经验,能够把握课程内容与节奏;其次是课程视频质量要高,以机械原理课程举例,变速箱如何实现变速、液压传动过程等,通过动画展现,就会更真实立体。
马钰琳:我有过翻转课堂的经历,效果和体验都相当不错。普通课堂上,有时老师讲述枯燥的理论知识,学生容易走神。但视频课可以反复回放,不用担心错过重要内容。而且对于研究生来说,知识的获取主要源于跟老师的沟通交流,体会老师的创作思路与观念。我认为一门..的翻转课堂首先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和脉络,其次是优质的教学视频制作,同时也要有一定的约束力,确保学生认真观看教学视频。我比较期待这种方式的广泛普及。
吴海涛:我认为翻转课堂是很好的形式,结合了线上、线下的各自优势。线上教学时,同学可以反复观看、揣摩录播课,对老师讲解理解得更深刻。同时,线下交流更方便、效率更高。比如线下课的课间,每个同学之间都能进一步讨论。但在线上,如果大家都打开麦克风说话,所有声音叠到一起,情形会很混乱。更重要的是,线下可以通过手势交流,老师也可以随手拿一些物品,简单组装,给我们解释结构的形态。总之,老师在线下可以利用各种方法,尽量把他的想法表达到位。
李晨:一般来讲,我上过的翻转课堂都是以课前自主阅读材料,课上小组或个人汇报的形式展开。根据我的经验,影响翻转课堂质量的主要因素有三个:一是老师准备的课前材料是否足够丰富;二是同学们能否认真、投入地自主学习;三是课堂上老师能否给予良好、有深度的评价与反馈。
打开想象,VR教学助力实验环节
《中国教育网络》
目前元宇宙、VR教学成为教育产业下一步发展的方向之一,你对VR教学有怎样的期待?技术成熟后,VR教学对于你自身专业的学习将有何切实影响?
冯壕辛:对我的专业来说,如果技术能满足要求,理解和实践专业知识会更容易。例如对于机械设备的学习,不管在何时何地,只需戴上VR眼镜,就可在VR创造的虚拟环境中,观看与现实相同的立体设备,不仅可以三百六十度全方位观察,还可以动手拆解、安装,对设备的理解会更深刻和透彻。
马钰琳:我非常期待VR教学,因为它可以带来沉浸感,能够在课堂中近距离接触世界名画,更好地体会相关专业内容。同时,VR教学会提升我学习的积极性,增加对知识的探索欲望,扩展想象的空间,以获取更多创作灵感。
吴海涛:我感觉VR技术对实验环节将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。具体来说,戴上VR眼镜后,可以看到一系列虚拟零件,还能手动组装零件。假如因为疫情或其它原因,实验课无法进行线下实验,这时候就可以分发VR眼镜,让同学在虚拟环境中模拟装配零件,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。
《中国教育网络》
对于在线教育,你是否有其它想法补充?
李晨:在线教育作为一种技术和手段,.终要服务于人。疫情期间,虽然在线教育帮助大多数人克服距离阻碍,居家学习。但由于目前的发展差异,“数字鸿沟”问题依旧存在,部分地区学生的正常学习依旧受到影响。比如有同学缺乏上网课的设备,有同学需要走远路连接信号或WiFi,有的家庭可能多个孩子共享设备等。因此,在技术鸿沟存在的当下,在线教育的实践也应考虑现实的客观问题,联系实际、有针对性地改进。同时,在线教育的发展也应激励技术的普及和发展,技术与设备分配不均问题的解决,是在线教育发挥作用的前提和保障。
吴海涛:线上教学,.重要的还是推进资源共享。比如有一个专业相关的小项目,有些老师已经实现了,他就可以对照这个项目开设一门课程。学生就可以快速学习关键技术的操作方法,同时借鉴老师的项目成果,基于这个小项目再去做一些大的项目,这样既节省学习时间,还有利于进一步开展科研工作。但目前来说,老师可能只呈现项目结果,或只简单介绍技术。更多资料需要学生去搜索、筛查,耗费较多时间和精力。所以我觉得老师可以多开发、多共享线上资源,不仅是课程视频,也包括基于项目的技术教学视频。这样,同学们也能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个性化学习。